HomeTags业务

业务

5000字鸡汤:干跨境电商1年多,还没吃肉就天塌了?毁灭吧,进来比惨顺便聊聊解决方案

      跨境电商独立站真实个卖创业一年的四个至暗时刻:无尽封号、持续亏损(上) 新人创业必然会遇到的3个焦虑阶段,附解决方案。跨境电商独立站创业一年的至暗时刻(下)   以及   美国小额免税政策取消、USPS停收中国包裹。春节刚过完,跨境卖家天塌了? 来咯来咯,鸡汤又来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还能给大家送上鸡汤,我要么就是坏,给人硬上“毒鸡汤”;要么我就是真强啊,啥环境啥条件都能给煲出鸡汤。 硬生生的可以成为至暗时刻三部曲了。我已经收到太多太多留言、群里看到太多太多讨论,麻了。 我也不知道大家是真的在寻找一种解决方案,还是单纯的寻找一些同行者的互相自嘲与安慰,还就只是远观拿谈资“你怎么看”口嗨型云玩家。 索性我就写一篇,要自嘲情绪价值、要解决方案、想拿谈资出去口嗨,都给你们。   精神氮泵:我直接表演一个大型卖惨 首先我和大家细数一下我的行业毁灭经历: 第一份工作,2016年影视行业的头部大厂宣发工作。那时正处中国影视巅峰时期的尾巴阶段,也算是幸运,踩着尾巴体验过那种随便一部片子大几千万宣发预算的行业鼎盛阶段。但是由于我个人生活原因,干了3年离职了,影视行业也逐渐步入了疲软阶段。 第二份工作,2020年直接从传统行业步入风口浪尖的风口行业,参与一家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的品牌营销工作。那个年代,一会这家百亿融资,一会那家几十亿授信了;而另一面,社交媒体上的大众网友层面却很割裂,大家还都在集体呛电动爹“有一种液体,3分钟能跑1000km”。然后电动爹行业内部都在集体呛某想“拉个3缸发动机发电,属实脱裤子放屁。”我想用这种社会舆论来体现行业迭代之快,5-8年时间不到,你现在打开社媒还能看到油车用户的集体攻讦嘛?某想周周霸榜(周榜发明者),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喷它吗?作为行业中的参与者,感受着新兴行业的日新月异,我第一次感受到所谓的风口行业在早期混沌以及充满机遇。很不幸的是,我大概干了1年多,在我离职后不久,我所在的那家新势力轰然倒下。 第三份工作,2021年进入一家所谓的“互联网大厂”,所属业务属于是那几年的“热点型”业务场景,那段时间全网年轻人都会讨论的一种本地生活休闲玩乐项目,天天上热搜,不玩你都是OUT的那种。也是一种风口浪尖了。但是,kz事件的翻来覆去,对我们行业算是精准致命打击。直到最后一次上海fc,直捣我们老窝,好家伙,行业垮了,人也被优化了。 被优化后的第一个尝试是Web3,稍微了解b圈并且经历过1年以上的其实也都知道这行业就是一个周期性行业,每隔几个月,发生一两件黑天鹅事件,然后出现一些新的叙事新的“玩法”、开始一轮新的收割。我那个阶段也算是web3最鼎盛的时期了,元宇宙、NFT、DAO,从生态到应用,被这些项目方包装的天花乱坠,你真的感觉好像web3好像正在重构世界一样,无聊猿一张小图片最高炒到100多万美元,国人项目方在那个时代也是割的盆满钵满。我大概参与了半年多的时间,发社媒内容(尝试做博主)、建立一个品牌营销向的媒体号(也就是你们目前关注的这个号Metabrandl,其实我最早期是在发一些web3的内容。brandl中的L是web3的一个梗,一一些加密爱好者们互相使用buildl这个词来希望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可以脚踏实地的去build)。但半年多的时间,我大概看清了这个行业的一些基础运行逻辑,发现这东西是真的不适合我,我做不到早上还在dc和twiter喊着着“FAM, LFG,to the moon”(家人们,冲,买入,我们会到月亮),中午就直接“rug”(卷钱跑路)。说句残酷的话,你现在所看到的任何一个在b圈快速拿到结果积累财富的人,背后都是无数家破人亡的贪婪者们的献祭,在这个行业你只要不够狠、你只要有底线,你就只能是献祭品。不接受任何反驳,反驳就是你是傻x。反正我那个时期,我印象中是以FTX的暴雷开始进入大熊并酝酿下一轮叙事了,后面我偶尔回去看看b圈的动态,真的是恶臭到家了。都不叙事了,都不编了,摊牌了,直接发meme币,直接割,买卖双方达成共识,省去中间环节。真的哕了。web3也算是跟着陪葬了一个最鼎盛最多元的时期。 第二个尝试,就是跨境电商了,勇闯快2年了,我自己都没想到我能坚持这么久。我今年都一切都准备就绪,开始猛冲了,结果万万没想到啊小川啊小川,你搁这等着狙击我呢是吧。 我先摊牌,我自己的小破店做的英区,其实和我关系不太大。但是你从行业发展而言,这次关税战无疑是毁灭性的。以及,我从去年开始就转移方向了,我自己的跨境电商本商实际上已经5个月不去动弹了,每天就是开着广告“睡后收入”一些小钱。我更多精力放在自媒体、知识付费、服务等。所以你要说对我的影响大还是不大。大,因为行业的繁荣程度和参与程度,决定了我目前在核心业务方向的收益。小,因为我本身就是那种把鸡蛋放在多个框子里的人。 最后,到底是环境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问题?知名哲学家赵本山先生说过以下的话。同时我也想安慰大家,这就是正常时代洪流之下,每个个体都一定会面对的问题,在机遇面前,甚至无关个人对错。 那么接下来,我和大家共勉讨论,我如何面对、我做对了什么、我又做错了什么。   到底如何面对? 首先,我的基础态度是,在如此国际贸易大战的情形下,我真的觉的一切我们平民层级的讨论与提出微观的解决方,都是无意义的,众多国际企业、行业甚至是经济体,面临生死存亡。这就很像,外面正在刀枪混战了打到家门口,你还在问“请问我的晚餐应该如何获得一份5分熟的牛排?能不能不加黑胡椒?”就是这样的荒谬感。 在这样的战事之下,没有小我只有大我。无论是34%和134%,小包无论是25刀还是125刀,都是浮云,如果你专注做美区,几乎横竖都是死(在这个战事一直持续的情况下)。 但很多人就是想听到一些所谓的解决方案。 1,没入局的云围观新人:爱咋地咋地,谈资送给你,发个朋友圈凑个热闹就得了。关税根本就不是你做与不做的阻碍,你自己才是最大的阻碍。今天关税你说你不做了,明天你二姨感冒你也能找理由不做的。你如果非要问,关税之下,跨境电商能不能做? 2,没入局的但是真的想实操的新人: 一是稍微冷静,持续观望一段时间,等5月份的小包政策真正落地或者是等一个战事回暖。 二是围绕跨境电商,仍然去实践、去练习基本功。别管什么关不关税的,我就问你,全世界人民是不是要有“实体产品需求”,有关税就不吃饭了?就不消费了?就不需要买狗狗牵引绳了?就不需要买衣服了?什么是基本功?独立站建站、玩平台的平台规则、市场的调研、产品的打磨,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筹备学习的。难道现在不就是最好的时机给你筑底吗?大卖被折磨的死去活来,你一边隔岸观火一边偷学,万一他们死了,然后政策变天了,你直接起身接盘,想想不带劲吗?(想想又不花钱) 3,正在实践的跨境电商新人 一是多元化尝试,各类平台你体验了没?各个国家市场你尝试了没?实体产品不能卖美国,虚拟产品不能卖了?有点技术的不能做点出海应用、插件啥?跨境电商就只能卖美国了?欧洲不让你卖?澳洲不让你卖?英国不让你卖?你会发现,只要你想搞钱,一百种方式等着你搞,全看你自己敢不敢投入、敢不敢真的去干。为什么这个观点我留给“正在实践的新人”说呢?因为我大抵知道你们的执行力是有的;你要是给第一类人说,他转身问你“请问虚拟产品应该怎么做呀、请问插件应该怎么弄呀。”令人窒息。我觉得实践性选手就是你几句话说到,他听完选取自己合适的,闷头直接就能开干了。不实践的,你塞他嘴里他都要吐出来。 二是继续精进基本功,平时没时间实践社媒,没时间实践seo,没时间实践联盟营销,没时间学习AI,这时间能不能静下心来搞一搞学一学? 三是继续沉淀你的资产,为什么我们玩独立站,它是你永久的资产。你持续发社媒、发内容。这玩意又不会因为关税的问题直接给你关停,关不关的还不是看你自己吗? 四是摆正心态,坐等利好归来,坐等友商出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怕什么啊,你是个新人,你有个鸡毛的代价啊?不出单的新人就凑热闹了跟你真的没半毛钱关系,搞得好像没关税你就能赚钱起飞似的,你快别自己给自己加戏了。其实最崩溃的是一天万把块跑的挺不错的但是纯靠美区的那波人。但是你想想大卖们,不比你承受更惨重的代价吗?员工工资、货款和物流仓储现金流周转。(此处不是盼着别人或者友商挂掉,而是真的当我们遇到危难时,我们需要知道,所有人都在面临危难,谁坚忍到最后才有可能成为赢家。) 4,正在持续深耕业务的老人 这类人不需要我这个菜狗的建议,甚至这类人在享受最后的狂欢。 鬼知道大佬们后面如何应对,但是很显然,当我们真正深入业务后,一切问题都会有答案。但前提是你真实的遇到了那个切实问题。这个问题显然不是“请问大佬,关税之下还能不能做跨境电商?”类似抽象问题   我的得与失 1,一人创业该还的债还是要还的。我之前不想面对的各类能力缺陷,其实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爆发。比如不喜欢借助人力,别管是雇佣还是合作关系,我想想就头疼。但是没办法,我现在意识到这应该是创业的必经之路。我直到目前一直遭受这个的折磨,一面不想迈开步子去尝试,一面因为自己精力有限被卡住浪费了很多时间与机会。 一人创业的是有极限天花板的,不要轻信什么一人xxx,月入xxx傻逼话,随着你的规模稍微往上走,除非你的业务模型是一种极度轻资产的(但是这也意味着你的业务门槛壁垒十分高),但凡你稍微正常的业务模型,一定都会慢慢需要更多人力资源加持的。 2,我大概在三个月前决定尝试出海应用/插件等方向,如果那个时候我足够坚定加执行果断,我现在多少能拿出一个产品出来了吧,不管是否能赚钱最起码它成为我一个实践的路径。但这就是我自己光说不干口嗨废物的结果。共勉。我会继续尝试开启这条路,届时和大家分享。 3,大灾大难面前,没人躲得过。但是如果你要非说,在这个阶段里面有没有“偷笑”的人,毫无疑问一定有。但如何成为偷笑的那个人,不是你在群里、在社媒上问一问“大佬,关税这情况请问怎么搞?求交流、求带,我不想听大道理,我只想你给我一个飞天秘籍”。那你最好滚粗我的直播间。 4,从很多大佬的分享就知道,想成为那个偷笑的人的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你只要能坚持住,自然会笑到最后。听起来就是这么简单而朴实无华。 5,到底什么是内耗?我觉得大家看这个烂词看多了以后,就会觉得,我只要找我自己身上的原因就是内耗,所有的问题都是外部的就不内耗。不是的,从我的经验来看,内耗是你会陷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陷在里面想来想去不去做出行动,然后情绪逐渐会崩溃。比如说, 这次关税,很多人一直陷在里面问来问去想来想去的,你想它干嘛呢?你能拉着川普谈判还是咋的? 再比如很多人会陷在“我不敢搞xxx,因为万一封号了怎么办” “我不敢投放,因为我觉的大概率会亏钱” “我发了社媒没流量,我好烦” 你总是纠结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呢?最可怕的是纠结完之后你归因于外部,然后停滞不动甚至走错方向。你怕封号你就去找歪门邪道被割一把、你不敢投放你就去找所谓的代投结果照样亏到奶奶家、你发社媒没流量你赖环境你去搞了一堆环境黑科技,依然不爆。 唯一的做法就是继续向前,尝试找到核心的可解决的问题及原因。关税咋的了,外国人不消费了还是咋;被封了又咋?继续重开重搞;亏钱了就当交学费学习了;发了一条没流量发50条呢? 6,走,和驴嫂带24个群友线下沉淀去了,当场转行做AI也不是不可以!(本场活动已停止报名) 下一场,杭州,426 主题《关税之下,大佬到底在干啥?我能干点啥?》欢迎大佬报名。也欢迎大家成为max会员一起线下深度交流。 加入社区 以一杯奶茶钱加入跨境电商Lite社群;或成为Max会员享有更多权益。 尊重知识付费,相信价值筛选。 必看合集 更多地方关注我    

跨境电商创业月度分享:做线下、筹备新内容、尝试招人、”被割韭菜”

    先聊策略与方向 作为系列开篇先和大家聊聊整体今年我创业大的方向吧。从去年年底的时候,大概的想清楚了一些今年和未来长期的打算,所以在有一些方向感之后就可以有很具体的执行策略,也就会一直提醒自己需要加快动作、踏实执行。(虽然还是会经常偷懒、逃避。)在此之前,其实都还是处于一种“我随便试试”的状态。 大抵上今年的方向和精力分布: 1)社区升级(30%):将max、lite社区持续完善,有太多太多太多值得做的、有价值的事情。今年计划着重发力两大策略方向:提升用户链接深度(无论是我和用户之间还是用户与用户之间),具体形式包括线下活动、线上直播、尝试将社区数字产品化(做一个web h5 community);持续提升产品价值:制作系统性课程、持续迭代干货内容。 目前活动已经办了两场;初步定了一个平台产品解决方案就差执行落地;系统性课程拟定第一套就是shopify0-1、干货内容持续迭代中。 2)全新内容(30%):流量端,希望打造一款全新的内容ip,来去获得更精准的受众及潜在客户群体,与自己目前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且随着全新内容和流量的孵化,我也需要思考新内容的变现产品。(比如社区产品、服务产品等) 目前已经录制了5期内容,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关税问题。我们可能会调整发布策略。 3)跨境电商独立站服务体系(30%):尝试打造跨境电商有竞争力有差异化的服务内容,歪果主体开设、建站、代运营等等链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与服务。 讲实话,这是对我而言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一个方向。简单是因为这个业务方向对我而言,太过于顺理成章了,粉丝读者信任我找我做相关的服务。但其实我却是在这个方面最最最克制的,因为我作为真实独立站创业者、作为一个曾经工作对甲方乙方都比较了解的人,我太知道多方的视角中的各种拧巴,可能出于一种“你越懂它越会感到敬畏”,也或许是单纯的怂。反正就是迟迟不敢做出尝试,截至目前我只有2款(其实相当于一款)变现服务,就是公司主体建立,这个极度标准化交付的服务。不过我需要慢慢走出舒适圈,我的策略很简单,筛选客户,先去慢慢适应服务者的角色身份。 已经开始做出了一些尝试,包括与深度伙伴建立合作、包括提前思考团队搭建等。 4) 插件应用(10%) 做这个的目的一开始特别简单,我自己用、我的max会员能用,仅此而已。 但我也相信,这里面的搞钱空间巨大。只可惜这个行业离我太过于遥远,且初步的各种试水尝试我觉得都还没有拿到我想要的结果。 我其实自己知道最大卡点是什么,其实是在于我需要找到一个“靠谱”的人。这就是我最讨厌的一个事情,我太害怕和人建立深度关系了。到底什么是靠谱,你到底能给别人什么回报,别人又给你带来什么价值,如何衡量如何匹配?一想到这些我就会头疼。但是放心,今年肯定会有一个答案。 5)我自己的跨境电商业务(0%) 很多人会关心问,你的独立站呢?说来惭愧,目前为止0%精力。。。每天就是广告跑着,正常开着单打包发发货回回客服。但说实话我完全不担心,因为它会随着我第3项业务能力的完善,直接开始继续跑,并且会帮我规模化的跑。我唯一不爽的就是我第3项业务能力进展太慢,导致我浪费了太多时间。正如很多人会问我:我草你那站就那个样子都可以盈利,为啥不继续好好做呢?为啥不继续运营、拓品巴拉巴拉的。我当然知道我要继续好好做啊,但是最起码不是我亲自上手好好做了;而且其实我大概摸清这个路子以后,我需要的是抓紧用人力和资源杠杆帮我复制。以及,我需要想清楚我到底是不是对这个事情那么那么的有热情与兴趣。 我拉了下30天的营业额,这就是我的“睡后收入”(大概有50%左右的利润)。但是我从Q2开始,会想办法重新支棱起来。   再聊具体执行 这一个月内,我都做了哪些动作,有哪些收获。 1)做了两场活动,第三场在招募中了。活动的价值我已经在之前一篇分享中给到了 4天面基了30个跨境电商实操选手,我提纯了15条干货。7000字长文警告 2)随着业务开展,注册了国内公户、咨询了相关报税事宜、并且找了申报服务,360一年,还挺便宜的,等好用了分享给大家。 3)开始尝试摇人儿。。。这一步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随随便便的事情,但是对于我来说,心理压力真的蛮大的,我真的太习惯于自己亲力亲为,反正就是逼自己做吧。 4)尝试了一些深度合作关系。如果招聘雇佣关系还好用金钱直接衡量和解决。那深度合作关系我就更拧巴和内耗了。但是我目前都在逼自己艰难尝试。一是深度内容合作(目前推进中)、二是跨境电商业务深度合作(很早就开建立了合作,但是目前仍在推进中)、三是陆续物色寻找服务、插件深度合作关系,没头绪。 5)当我意识到我的能力薄弱、圈子薄弱的时候,除了逼自己去执行、去实践以外。我还尝试去拓圈、去学习,我最近尝试加入知识付费圈最有名的一个产品,3000+的年费,我大概观察了很久,不得不说,随着我自己的成长,我真的发现这个产品的确有一套。但这种行为哪怕放在一个月前,我都会嗤之以鼻。我觉得这就是成长吧,成长不是某一刻你变强了,成长是你突然能自己意识到你有一些方面是真的不行,你得去接受并且想办法找人、找办法、找知识体系帮你补足。 6) 我随着线下、线上和部分群友的深度交流,我很坚信,我两年的内容坚持没毛病,所以你能看到近一两个月,我不但没有因为太忙让内容质量下降,反而我逼自己做更深度的内容,动不动就是5k字+(虽然我不觉得字数代表了内容质量)。但是我很清楚的意识到,我的内容吸引了对的人。 7)我开始尝试露脸视频、露脸直播。必须坚持。为此,我也被迫重新开启运动减肥之路。 加入社区 以一杯奶茶钱加入跨境电商Lite社群;或成为Max会员享有更多权益。 尊重知识付费,相信价值筛选。 必看合集 更多地方关注我    

Latest courses:

paid tutorial1

paid tutorial1

free tutorial1

tutorial1

Book a 1-on-1
Call Session

Want Patrick's full attention? Nothing compares with a live one on one strategy call! You can express all your concerns and get the best and most straight forward learning experience.